中国海军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近日首次穿越台湾海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据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9月12日披露点金股,这艘备受瞩目的国产航母正驶向南海海域,执行科研试验与实战化训练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福建舰自下水以来首次通过这一重要战略水道,其航行轨迹和任务性质均透露出重要信号——这很可能预示着该舰即将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编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对此反应迅速,罕见地出动了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对福建舰编队进行抵近侦察,并拍摄了多角度的高清航拍影像。更引人深思的是,一向对中国军事发展持批评态度的美国海军,此次却通过其官方背景的《海军研究所新闻网》(USNI)给予了相对客观的评价,将福建舰定位为继'福特'号之后,全球第二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这一表态背后折射出美国海军复杂的心态转变。
展开剩余67%深入分析美国海军的反常态度,其根源在于航母建造领域的现实困境。若要与中国福建舰争夺世界第二的头衔,美国只能寄希望于正在建造中的肯尼迪号航母。然而这艘自2015年开工、2019年下水的福特级二号舰,其建造进度至今仍卡在98%的尴尬境地。据USNI今年7月的专题报道披露,肯尼迪号在建造过程中重蹈了福特号的设计缺陷覆辙,导致工程进度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可能出现倒退。目前该舰最早也要到2027年3月才能服役点金股,这比原计划整整推迟了五年。
从技术层面来看,福建舰虽然满载排水量约8万余吨,在吨位上略逊于美国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但在电磁弹射系统、综合电力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实现局部超越。更令美国海军焦虑的是,其引以为傲的航母数量优势也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1975年服役的尼米兹号即将在今年年底退役,而后续舰艇又迟迟不能接替,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规模将首次缩减至10艘。若艾森豪威尔号按计划在2027年退役,而肯尼迪号继续延期,这一数字还可能进一步下降至9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美两国在航母服役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采取先服役后海试的流程,而中国则坚持先完成全面海试再正式服役的严格标准。这意味着即便肯尼迪号最终建成,仍需经历漫长的海试周期,与福建舰形成1-2年的实际战力差距。考虑到美国海军力量需要分散部署在全球各大洋,其在亚太地区实际可部署的航母数量与中国海军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福建舰的即将服役不仅标志着中国航母建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更预示着全球海军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面对这一现实,美国海军不得不放下美式优越感,重新审视其在航母竞赛中的战略地位。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艘巨舰的每一次航迹,都在书写着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新篇章。
发布于:天津市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